溝通訓練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信息、思想與情感傳遞和反饋的過程。
溝通訓練的目的
1.使用語言與人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換和交流;
2.使用恰當的方式來影響他人的行為;
3.提升聽障兒童人際交往的能力;
4.協助其未來參與合作性活動。
基本的溝通行為
眼神注視
與人說話時,眼睛要注視著對方。
輪替
在游戲中能夠輪流;在談話中能夠按次序輪流發言,不搶話。
等待
在游戲中能夠等待;在談話中能夠等別人講完后再發言。
禮貌用語與問候語
能夠使用如“再見”、“早上好”、“謝謝”等禮貌用語。
問問題
使用問句來獲取更多、更豐富的訊息。
主動與他人互動
主動地使用肢體動作或語言與人互動交流,來表達愿望、請求等。
開啟話題
使用適宜的語言引起他人的注意或直接說出想要表達的內容與人進行交流。
溝通策略
請求重復
當孩子聽不清楚或者聽不懂說話者的訊息時,能提出“xx,可以再說一次嗎”或類似的要求。
證實部分訊息
當孩子因為沒聽清楚或者遺忘,對部分訊息不確定時,能夠向說話者求證。
請求說明
當孩子對聽到的訊息不明白時,能夠請說話者進行解釋或說明。
提供說明
針對對方不理解或不明白的訊息給予說明或解釋。
維持話題
聚焦在主要及相關的話題上一回、兩回、三回,甚至更多回。
延伸話題
能夠把正在談論的話題繼續下去,不中斷。
適當的轉換話題
能夠順利且委婉的從一個話題轉換到另外一個話題。
分享對話的主導權
不是自顧自地說個不停,能夠照顧到他人,給他人發表意見和想法的機會。
? 上一篇:聾兒聽力語言康復訓練過程
下一篇:認知訓練